大渡河生态修复规划(大渡河治理)

2024-10-16

大渡河一级支流断流原因

大渡河一级支流断流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导致大渡河一级支流断流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干旱、暴雨等。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河流的水量和流量产生直接影响。例如,持续的干旱天气可能导致河流源头的水量减少,进而影响到下游的支流。

地震。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8级地震后,大渡河一级支流湾东河产生断流。此次地震引起的断流会加剧水资源危机,影响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造成下水位下降,风沙加剧,以及气候异常等多种效应。

大渡河断流是指大渡河河流干涸,河床表面有没水系流过。9月6日,记者从四川省水利厅获悉,据甘孜州水利局19时15分报告,大渡河一级支流湾东河断流。河流断流对环境生态是有影响的,会引起河道萎缩、土壤沙化、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大渡河断流是指江河的某些河段在某些时间内水源枯竭,河床干涸的现象,也就是说河流流量为零。大渡河河水水位下降,局部断流,这是整个自然气候所形成的,今年,长江流域迎来了历史上60年之内的又一次干旱,气候上有水分减少,所以长江流域的许多河流包括大渡河水水位急剧下降致使局部地区出现了干枯现象。

泸定震后大渡河支流断流形成堰塞湖,河道一侧居民已转移,当地情况如何...

1、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就像一个土石坝,最危险的情况是溢流和大坝破裂,当水流过堰塞湖顶部时,堰塞湖将逐渐坍塌,如果必须持续排放和累积河水以立即释放,将给下游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正是由于堰塞湖的巨大风险,救援人员不顾自身安全,毫不犹豫地动员挖掘机和其他设备疏浚堰塞湖。

2、针对上游地区风险:淹没上游房屋、设备和农田堰塞湖就如同一个临时水坝一样,该水坝并不是人工修建,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建造。在地震力量影响下,使得山体滑坡将河流堵塞,由此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形成后,原本长流河水,会瞬间断流,上游水位因为山体阻挡,会不断升高。

3、四川泸定发生了地震,造成了当地居民大量人员伤亡,而如今对于这起地震来说,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了72人也是十分的引发人恐怖和惊慌的,要知道对于这些地震来说也是非常严重的,从这起地震也看出了一些信息,特别是对于当地的这种消防人员来说,也是在第一时间派出了警力来进行救援。

4、此次泸定地震中,一山体垮塌后,阻断了大渡河一级支流,形成了一个堰塞体。曾经在汶川地震中,在唐家山也出现了堰塞体,由堰塞体又形成了堰塞湖。堰塞体很危险,需要及时疏通堰塞体一旦出现,就会出现河流断流情况。

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战略格局

四川省的“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致力于构建全面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这一战略格局分为四大生态功能区、八大生态带和多点(块)典型生态系统,旨在维护生态平衡,提升全国生态安全水平。

森林保护与建设 以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注重生态优先,通过重点工程推动,增加森林资源,提升森林质量。川滇森林、秦巴生物多样性和大小凉山等生态区为重点,严格天然林与公益林管理,扩大公益林范围,退耕还林,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优化森林结构,强化林地保护,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2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川办发〔2011〕95号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聚焦于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转型,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着重从多个方面加强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与清洁生产 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优化传统产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对5个重金属重点行业和7个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重点关注造纸、食品酿造、化工和印染纺织等行业。